发信人: desmond (葱油饼), 信区: Movie
标 题: 《智取威虎山》:借尸还魂的成功 (8/10)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Jan 4 20:37:31 2015, 美东)
《智取威虎山》是徐克鬼才导演借尸还魂的成功之作,它借的是中国革命题材的尸,还
的是八十年代经典港片的魂。全片一气呵成,剪接凌厉,没有任何拖泥带水,枪战武斗
场面精彩纷呈,人物性格塑造丰富饱满。让人想起了《倩女幽魂》黄金时代的徐克。
新版《智取威虎山》其实主要参照的并不是文革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而是曲波的长
篇小说和1960年改编的电影版《林海雪原》。在样板戏中,所有人物都被“三突出”的
教条政治符码化了,指导员少剑波的苍白形象就一定要比杨子荣“高大上”,否则就是
政治错误。而在60年版的《林海雪原》中,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观众喜欢的是杨子荣智
斗座山雕,喜欢看的是土匪的神秘和凶残,而不是指导员做的什么政治宣传。徐克给二
十一世纪的观众看到了接地气的东西,反正基本情节和结局大家也都知道,毫无悬念,
看的就是场面和过程,看的就是东北当地的风俗,孤胆英雄的智慧和勇气。
第一场枪战有着很多八九十年代港产枪战片的影子(如《喋血双雄》《英雄本色》)。
我并不觉得很好,因为那被打中一枪还要慢动作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的风格早已过
时了,可以说把那些解放军的衣服扒下,换上风衣墨镜,左手机关枪,右手美金皮箱的
黑帮枪战也完全成立。特别是子弹出膛,手雷飞舞还要很多的慢动作特写显得累赘。可
喜的是徐克意识到了这点,在后面的几场枪战中,这样“风格化”的枪战越来越少,真
实感越来越强。而经典港片节奏明快,不拖泥带水的特点一以贯之,使得两个半小时根
本不感到时间的流逝(和差不多长度的《一步之遥》简直天壤之别,那个真希望能够把
一堆的废话和废情节快进过去)
真实感的加强也在于两个很好的演员的引入。张涵予饰演的杨子荣有气魄,接地气,一
招一式既有匪气又有正气。如果说电影之前还有港味的话,他的出场把电影真正引入了
东北的地界。而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阴险毒辣,很难想象是梁帅哥演的。听了很长时间
毛骨悚然的声音最后才见到大boss本人的处理手法相当好(让人想到了徐克的第一部杰
作《蝶变》)。其他土匪小头目也是性格各异,或忠诚,或阴毒,或愚蠢,或凶残,在
如此容量的电影中通过细节刻画十几二十个正反角色,做到配角的个性行为多样化,确
实相当不易。
徐克能够如此快速的塑造众多人物和叙事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港式剪辑。他曾经在好
莱坞屡屡受挫,因为美国电影人不理解他的剪接法。他基本上完全按照情节需要,天马
行空剪片子,而不是遵照经典好莱坞剪接:比如正反切一定要根据轴线,分镜前先有一
个交代总体环境的establishing shot,之后还要有一个对应的re-establishing shot
,使得观众不会困扰,等等。徐克虽然不排斥,但也完全不是要死板地遵从这种剪法,
这使得动作戏紧凑刺激(打虎上山一段),通过一个鹰眼的切入就把几组人马和环境有
效地连接起来,节省了大量胶片时间。
影片可以改进的地方:除了第一场枪战的生硬之外,后面还是有着用烂了的港片俗套,
比如最后关头劫匪还是要绑一个人质,说不许开枪等等。最后那场想象出来的飞机戏画
蛇添足了,反而削弱了杨子荣的英雄形象,感觉是拍出来没地方放又花了钱不舍得扔掉
,而硬加上去的。关于现在和过去的融合也可以更加紧密一些(其实只要开头点明白韩庚
是在回忆他爷爷小栓子的就可以,没必要吊在空中到最后再讲,使得整个观影过程中,
观众觉得前面那段无效。)
当然,瑕不掩瑜。一个香港导演能够挑中国的红色经典拍,本来就是一种勇气。红色经
典其实很难拍,按照原样现在的年轻人肯定没兴趣,改动过多过来人又会有意见,而且
广电总局还在那里盯着,不能有半点马虎。《智取威虎山》基本在这三者间取得了可贵
的平衡。它融合了谍战片,枪战片,武侠片,灾难片等多种电影类型,用了效率极高的
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叙事和拍摄手法,却处理了中国的本地题材,接了地气,是2014年
成功的华语商业电影。
Sunday, January 4, 2015
《智取威虎山》:借尸还魂的成功 (8/10)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Movie/31590051.html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