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1, 2015

哥德堡印象

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Travel/31845829.html

发信人: SRV (Pride and Joy), 信区: Travel
标  题: 哥德堡印象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Mon Aug 31 10:20:35 2015, 美东)

闲来无事的时候总喜欢听点什么,有时候是音乐,有时候是有声书或者脱口秀。最近听
了不少马未都馆长的《都嘟》,有这么两期讲的是关于“沉船中的宝藏”,其中一个故
事是关于一艘18世纪往来中国和瑞典的商船――哥德堡号。当年这艘船满载着从大清国
买入的茶叶、香料、丝绸、瓷器等货物经过数月航行返回瑞典,但就在距离目的港口只
有不到一公里的地方的时候触礁沉没了。虽然法庭宣判所有船员无罪,但有关于沉船的
原因说法众说纷纭,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种阴谋论。说到这需要纠正一下马先生在讲这个
故事时的一个口误:哥德堡号沉没的地点并非《都嘟》里所说的斯德哥尔摩,而是另外
一个瑞典城市――哥德堡;其实马馆长前几年在别的节目里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说的就是
哥德堡,这次应该是口误。

可巧不巧,听这期节目的时候,我正出差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哥德堡的航班上。出门之
前曾经偷闲上网搜寻了一下瑞典的游记,但几乎压倒性的全是讲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从旅游的角度上来讲,哥德堡大概更多是作为交通中转站这样一个角色出现,通常不
算是大众旅游目的地。哥德堡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人口大约55万。从地理上来讲,哥德
堡地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西邻大西洋的北海。由于哥德堡出于卡特加特海峡内,
因此具备优良港口的质素。陆路交通方面,从哥德堡坐火车向东三四个小时可以到瑞典
首都、同时也是它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斯德哥尔摩,而从哥德堡向北向南四个小时
的火车则可到达挪威首都奥斯陆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来哥德堡的这几天最深的印象就是下雨,无论是暴风骤雨还是牛毛细雨都见识了一番。
有时一天之内下个七八场雨也毫不奇怪。坐在平底游船上顺着城里的运河穿梭航行,有
的桥桥身距离水面很近,坐船过桥时需要俯下身才能不被撞到。尽管是八月份,微风夹
带着细雨还是把游客们冻得瑟瑟发抖,“忘穿秋裤”的懊悔之感顿由心生。喝一杯热水
暖暖身子登岸步行,哥德堡的人行道基本都是砖石铺成,虽然不如沥青路平整但外表上
古朴有致,走起来也许还能起到点足底按摩的功效。不过在雨水的作用下,却需要时刻
提防不要跌倒扭伤。周围的自然景致和建筑交织错落,但有一个图案会反复不断的出现
在你的视线中,车站、井盖儿、垃圾桶、隔离墩上面都有它的踪影,这就是哥德堡市的
市徽――一只左手持盾,右手举剑的狮子。盾牌上面画有代表瑞典的三王冠图案,剑盾
表示哥德堡守卫着瑞典西大门,而狮子历来是瑞典的象征。记得前年去圣彼得堡的彼得
大帝夏宫参观时,最抢眼的那座英雄参孙徒手掰狮子的雕塑反映的就是彼得大帝率领俄
国击败当时的波罗的海霸主瑞典的功绩。不知道瑞典人看到这尊雕像的心情是如何的。

慢慢悠悠步入一片商业街区,这里保留了欧式老城镇的风格,街道较窄,大概也就仅能
容下两辆小轿车错车。两边各类店面,从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餐饮卫生、美容美发,
可谓一应俱全。时不时走进有意思的店面还可以避避雨,实在是两不耽误的乐事。周围
包裹着这群小店的几条大马路上有轨电车来往穿梭,据说当年计划修建城市的轨道交通
时本来考虑的是地铁,但由于哥德堡的地质、沙石突然哦等因素特殊无法成行,最终采
用了有轨电车的方案。在哥德堡过马路是一件很有意思事,因为人行横道有时会出现在
没有红绿灯的地方,这给来往车辆和过马路的行人――尤其是我们这种外来人――都带
来了相当的挑战。也幸亏城市人口数量和素质,否则必会成为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走过运河上的桥梁,沿河向港口前进,经过一座德式风格教堂便到达了目的地。这是一
座有三百年历史的楼房,地上四层,建筑风格也很朴素。楼房正面上方一行瑞典文十分
醒目。中间两个字Goteborgs Museum即哥德堡博物馆;左边Byggnaden Restes ar 1750
af Ostindiska Kompaniet,中文意思是说该建筑于1750年由瑞典东印度公司建成;右
侧Omdanade Desamma ar 1895 for Sina Samlingar,是说1895年翻修用于陈列博物馆
馆藏物品。它现在的名字叫做哥德堡城市博物馆。说起东印度公司,不少人一定恨得牙
根直痒痒。其实历史上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与中国贸易,其中有明末占据台湾
后被郑成功驱除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有在中国贩卖鸦片、在美国被人倾茶的不列颠东印
度公司,丹麦法国等国也有东印度公司,我们这里所说的瑞典东印度公司是其中最晚成
立的一家。我们开头提到的那艘哥德堡号商船正是隶属这家公司,也是该公司运载能力
最强的一艘货船。据马馆长讲,这艘船一次运入瑞典的物资总价值相当于瑞典当年全国
GDP的综合;即便是当时沉没后只抢救出不到一成的货物,仍然在轻松填补了商船报销
的损失后实现向股东分红的盈利。当年的繁华胜景如今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公司旧址
也以博物馆的形式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博物馆分为上下四层,虽然规模和展品都远比不
上纽约的大都会、圣彼得堡的东宫等大博物馆,但其独特的地方情怀却深深抓住前来参
观的游客驻足。从文明发源时期的考古发现,到维京人时期的船舶和生活遗迹,从北欧
神话人物的雕塑和简介,到城市建立时期的蓝图和记录。整个博物馆将哥德堡几千年的
人类居住史和四百年的建城史浓缩在一系列文物和史料中展示出来。而作为哥德堡历史
中重要一环的东印度公司,也占据了博物馆不小的面积,其中有仿照哥德堡号缩小搭起
的商船模型,有从东方运来的陶瓷、家具、人偶等商品,还有当时来自西方国家的物品
。走过各个展厅,犹如重新回到那个历史阶段,从远古的石器,到维京人的船只,再到
近代的织布机、印刷机、电报机,让人不得不感叹人类文明的发展。

说到哥德堡和瑞典东印度公司,就不得不提下面这个人。那是在哥德堡号沉没之后的第
三年,也就是1748年,一个男婴呱呱坠地,降生在哥德堡一个苏格兰商人家庭,家人为
其取名"威廉"。年轻时,小威廉四处游历,曾在瑞典、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求学。
1783年,35岁的威廉成为瑞典东印度公司驻广州的采购员。这一年,在遥远的美洲新大
陆上,美国独立战争结束;而在东方,按照当时中国的纪年,应当是乾隆四十八年,由
纪大烟袋负责编纂的《四库全书》也已基本成书。威廉在中国一待就是十年,终于在
1793年回国,而在这一年一个英国人来到大清国"拜见"乾隆皇帝,这就是马格尔尼伯爵
,引出了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也许没有多少人想到,不到五十年过去,曾经不
可一世的天朝上邦便成为了东西方列强争相掠夺的对象,着实让后人为之扼腕叹息。
Anyway,45岁的威廉从中国回到瑞典后升任东印度公司的经理,并同时负责管理当地一
条运河的开凿工程。1811年,63岁的威廉离开人世,遵照遗嘱,他的遗产捐给了哥德堡
的城市建设,其中一半捐给了一家医院。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捐赠中的一部分被用于
为贫困家庭儿童建立了一所技术学校,让孩子们能学一些手艺,实现脱贫。为了纪念威
廉,这所学校后来以威廉的姓氏命名――查尔莫斯(Chalmers),它也是现在的查尔莫斯
技术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前身。这次来到瑞典就是参加这所
大学里面同行承办的专业学术年会。

走出博物馆,告别了东印度公司的历史记忆,沿着河岸在雨中前行。哥德堡港的大型吊
装机械臂停在对岸,远远还可以望见科技园区,爱立信的小楼就在河边。而路易・威登
冠名赞助的美洲杯帆船赛哥德堡站就在这几天打响,各式横幅和宣传广告清晰可见,这
项赛事原先只是多年前在中央5的体育新闻里听过,这次距离又拉近一些。走到这里,
几个地标是绝对逃不出视野的。歌剧院炫丽的现代设计加上"口红大楼"和"古船娱乐中
心"将现代与古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而对于理工科的geek和nerd们,不妨依次登上海
事博物馆的船只舰艇,在导弹驱逐舰的舱内感受千万支仪表盘、阀门、开关链接而成的
工程机械奇迹。尽管它所应用的技术早已被新兴成果所取代,但作为以工程研究为职业
的我,每次参观这类项目,总会为之赞叹不已。

踏上舰桥,阴沉多时的天空开始放晴,云朵由黑转白,随风四散而去,天空中终于露出
湛蓝,阳光撒向大地。四望而去,静下心来似乎便可以聆听到历史的钟声――那一艘艘
大船从远处缓缓驶来,岸边站满了等候的人群。船上满载着财富,更承载着一代一代人
的梦想。哥德堡,你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